新德国只能做欧洲的德国

录入时间:2013-11-07

“德国新政府的内政外交走向”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3年10月26日下午,由上海欧洲学会与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德国新政府的内政外交走向”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召开。学会会长徐明棋教授及来自上海社科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上海政法大学的学会会员等60多人出席了会议。同济大学李乐曾教授、学会名誉会长伍贻康教授分别主持了研讨会的主题发言与问题讨论。同济大学郑春荣教授就“德国大选结果以及组阁形势分析”、同济大学伍慧萍教授就“德国新政府内政外交展望”、上海欧洲学会张祖谦教授就“德国大选后的德法关系与欧美关系”作主题报告。各位专家学者就“德国大选对欧洲及中欧关系的影响”以及德国未来在世界中的角色及定位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郑春荣教授指出此次德国大选结果基本上在意料之中,但也出现了三个小意外。第一,全民党恢复强势。联盟党借助政策向中间靠拢、“社民党化”的定位等策略赢得了超过40%的选票,而基社盟在巴伐利亚州得票超过了48%。社民党虽然没有赢得大选,但作为小全民党,在定位上有意向右靠,其得票亦有所上升。第二,自民党跌出议会,成为议会外的反对派,使联盟党失去了天然的伙伴。自民党作为没有议题的功能性政党,在2009年的大选中依靠“借票”等手段以较高得票率进入议会,但今年大选其“借票”未成,无法再次进入议会。这对其未来参政也是严峻的挑战。第三,德国选择党异军突起。选择党作为批评欧元的单一议题政党,于2013年初刚刚组建,此次选举虽然没有进入联邦议会,但取得了4.7%得票率的不俗成绩,其在东部地区得票率甚至超过了5%。该党党员以学者为主,而支持选民具有相当大异质性、得票率在东西部差异较大,今后在德国与欧洲政坛发挥何种影响力有待进一步观察。郑教授还就组阁形势提出,社民党出于长远考虑,在加入执政联盟程序上引入党内公投、更多听取普通党员意见的环节,给组阁前景增加了不确定性。
伍慧萍教授认为,不管本届德国政府最终如何组成,德国外交的理念和重点将得到延续。在民事强权、多边主义的理念基础上,欧洲一体化、德美关系以及德国与新兴经济体关系成为德国外交的三大重点。德美关系的重要性在基民盟的2013年竞选纲领中得到进一步明确:美国是德国在欧洲以外最重要的朋友和伙伴。德国与新兴经济体关系中新兴经济体是一个比较宽泛与动态的概念,新兴国家中谁发展的好就把谁放进去。德国没有太多关注中国,这可能意味着德国将延续原来对华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基调。伍教授还分析了德国在福岛核灾后的“能源转向”、所得税税率发展趋势等主要内政议题。
张祖谦教授提出,首先,新政府领导下的德国将是一个自行其是的德国。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谈到,美苏有许多不同点,不过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允许出现一个自行其是的德国。这次德国选举使欧洲产生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第一个赢得大选连任的执政者,而默克尔领导下的德国将对把权力交给布鲁塞尔继续保持高度警惕,欧洲一体化建设进程可能受到影响。其次,哈佛大学霍夫曼教授指出过,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一向是时而推动时而阻碍,而现在正处于美国愿意推动欧洲一体化、早日解决欧元危机的时候,同时希望德国对欧洲一体化和美欧关系贡献更大的力量。美国副总统拜登将美欧关系比作双方承担世界义务的支柱,具体来说,就是美国希望德国与欧洲自己解决好其周边问题,以使美国腾出手来顺利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再次,新政府领导下的德国对欧洲外的关注可能甚于欧洲内的关注。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中德贸易量已经大于德法贸易量。同时,法国看到了法德合作的局限性,已经作出加强法美关系的决策。
主题发言后,与会学者展开了热烈讨论。伍贻康教授指出,第一,德国从其国家利益考虑,今后自行其是会多一些。但只要德国在欧洲及在世界称不了霸,那么德国自行其是就不要紧。对于中国、俄罗斯等力量来说,应该是乐见一个自行其是、不对美国百依百顺的德国。第二,新德国崛起的底线只能是做欧洲的德国,而不会将欧洲变成德国的欧洲。在当前全球化继续展开、国际格局发生转型、多极化铁板钉钉的情况下,欧洲一体化总体倒退不可能,因为这样做只会使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力量与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相比更为削弱分散,所以德国的自行其是应该是相当有限的。第三,德国怎么样起主导作用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影响重大。默克尔对欧债危机的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德法关系,包括此次大选后德法关系能否很快稳定成型还是处于长期摸索的状态,仍然是解决欧债危机和推进欧洲一体化的关键。
上海外国语大学王志强教授就德国的自行其是提出,不能称霸已经成为德国的主导价值观,同时德国新领导人有着新的价值取向,德国对非洲政策确立了价值观为基础、以利益为导向的核心原则正是反映了这一点。李乐曾教授认为,德国在阿富汗问题的态度首先是德国作为文明国家,不主张暴力,其次是要求北约国家在撤军上应该共进退。此外,近期美国对德国及欧洲其他国家进行大规模窃听的事件,可能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欧盟内部在该领域开展合作的紧密度。曹子衡博士提出,社民党因感到在上次大联合政府中被联盟党抢了风头、吃了亏,现在再次参加大联合政府,它可能会更加突出自己的政策,强化自己的存在,其对未来大联合政府的政策走向的影响值得观察。
最后,会长徐明棋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提出,随着欧洲经济的总体复苏,欧盟各国对德国的依赖度开始下降,而德国此时如果不愿意进一步付出,推动一体化,那么其他国家对德国的不满自然会有所上升。今后欧洲一体化的走向如何,德国在面临新压力的情况下作出何种调整,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学者继续观察研究。(杨海峰  上海欧洲学会)